欢迎来到中国论文网 - 论文发表第一平台!
网站地图 |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cctv论文发表
期刊信息
你的位置:cctv论文发表 >> 论文下载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探讨从气络入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热度0票  浏览45次 时间:2010年8月23日 11:16

([7W%R#g2^\)CD1P0摘要:  整理有关文献,归纳总结出气络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从而提出“气络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的理论;故提示我们应从气络入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cctv论文发表&uv;jM0z
关键词:  气络  慢性疲劳综合征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cz2I(i/v GE0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亚健康状态中最具代表性的病症,其临床上以长期持续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一组征候群[1]。西医认为CFS是基于各种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所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目前使用抗病毒、免疫球蛋白、维生素等药物治疗尚处于摸索阶段,疗效不明显。     cctv论文发表SE ?LJE'^Vt
        近年来多数中医学者[2]认为CFS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情志刺激、过劳过用是其主要发病原因,且与体质有关,多种原因共同造成脏腑功能的障碍及气血失和而发病;本病病程长,临床以虚证多见。 cctv论文发表S;zbwY,Q+G(`5|
        本人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并经逻辑推理,认为“CFS与气络相关”,应从气络入手治疗CFS。
v}*C!ak)M GF1e&x0        1  络脉的组成、生理功能及空间位置  cctv论文发表*SNkg2]
        络脉分为有形之血络和无形之气络[4],气络由气经所分出、运行经气,血络由血经分出、运行血液[5];气络与血络相伴而行,后者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系统基本相同,前者根据气的种种功能而与现代医学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吻合,是调节人体稳态和重要物质代谢、生物信息的传递途径[8]。整个络脉系统是沟通机体内外、保障脏腑气血灌注的功能性网络,也是协调机体内外环境统一和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结构。 cctv论文发表{~"Jx B"^ F)x/i
        经脉别出的络脉循行于体表部位的是阳络,浮络,循行于体内的为阴络,阴络多分布于各个脏腑,成为“脏腑隶下之络”(《临证指南医案》),随其分布区域不同而称为心络、脑络、肝络、肾络等,其敷布气血的功能也往往成为所在脏腑功能的组成部分。可见,络脉在体内的空间位置呈现出外(体表—阳络)—中(肌肉之间—经脉)—内(脏腑之络、阴络)的分布规律。由此可见络脉的组织结构与经脉明显不同,具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络体细窄、网状分布,络分阴阳,循行表里的空间结构特点,这对于说明疾病的传变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络脉的空间位置反映了一般疾病发展的普遍规律,由功能性病变发展至器质性损伤的慢性病理过程,病初在气分(气络、气经),即功能性病变,久则入血分(血经、血络),即器质性病变;此即叶天士所云:“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新病入气络,久病入血络”[8]。 cctv论文发表7VT$NP\#Gf
        2  络病的发病特点 cctv论文发表A*u'naS,{(Wa
        2.1 络病具有广泛性特点
XWb^${^ y0        络脉所形成的三维立体网络式结构遍络脏腑百骸,这就决定着络病具有广泛性的特点〔9〕。络脉的组织结构与经脉明显不同,具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络体细窄,网状分布,络分阴阳、循行表里的空间结构特点,这对于说明疾病的发展、传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六淫外侵,先犯气络,留而不去,传入经脉(气经、血经),迁延不愈,循经入里,散布于血络。 cctv论文发表 i!lnF k|;Y
        2.2 络病具有以功能失常为先导的特点 cctv论文发表QyY/Q9x4|3u0P!r
        功能失常为主导是络病的病机特点之一〔9〕。营卫气血循络脉流注运行,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营卫气血,任何疾病的损害都与营卫气血相关,而营卫气血的运行离不开脏腑的推动。那么,络病既可以是以气为主导的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多表现为功能性改变,属气络病变为主,也可以是以血行失常为主导的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多表现为络脉结构的损害、血瘀津停而成有形之物。但其发病是以功能失常为先导,由功能改变而发生结构的改变[3]。
1jH0[ T"h*X V/u0        2.3 络病的难治性和缠绵性特点
%K~p5_U E!sf f0        早在明代,叶天士就提出“久病入络”的观点,久病,即痼疾,是与新病相对而言。应当是指一些缠绵难愈,病程相当长的慢性疾病。那为什么久病会入络呢?这是由络的生理特点和机体疾病因素两方面决定的。一是络在生理上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网络性以及络脉双向流动和满溢灌注的特点〔10〕〔11〕。而络脉广泛分布于全身内外表里,是联系沟通表里内外,运行气血津液精微的隧道,故当病邪入侵时,在病理上,很容易成为外邪入侵或久羁之所。《灵枢·百病始生》曰:“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人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痛之时息,大经乃成,留而不去,传舍于经,……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着孙络,或着络脉。”另一方面,络脉细小狭窄,气血津液在其中运行缓慢,这就决定了它在病邪人侵时,易于瘀滞而导致留邪于络而成络病,甚或变生他证。
|N7K8{-i-Iw0        吴以岭教授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认为络病具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机特点[4]。络脉细小迂曲,承载的气血远不及经脉,并且气血环流缓慢;病初,病在气络则易虚、易滞,由于气为无形,故不会形成肉眼可见的积块,仅表现为功能障碍;病久由气络及血络,则易积成形;因此络病具有难治性和缠绵性特点。
u0t]'g8x0LDf'J3yDQ0        3   气络的部位及生理功能 cctv论文发表L,Mn(EO$U8i[0\
        《内经》没有明确提出气络的部位, 但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3][4][5][6]气络行于血络之外,遍布全身,分布于体表的为阳络,分布于脏腑的为阴络;气络的作用是运行经气(包括卫气、营气、宗气、元气),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发挥整体调控的作用。湖北中医学院邱幸凡教授[7]认为:气络中的微物质“气”通过气络这一“有形的轨迹、无形的通道”布散全身,以调节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达到整体平衡的作用。由于气络运行经气,故同时也具有气的部分生理功能:(1) 推动作用: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生长发育,血液的循环,津液的输布,都依靠气的激发和推动,方能维持正常。 (2)温煦作用:人的体温恒定,主要靠气的温煦和调节。 (3)防御作用:气能卫护肌表,防御外邪之入侵。 (4)固摄作用:固摄,就是控制,统摄的意思。 (5)气化作用:“气化”,是气的功能之一,即体内各种物质的化生和相互转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化生。二是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 (6)营养作用:作为物质的“气”,对人体具有营养作用。它不仅能“肥腠理”,荣四末”,而且“内注五脏六腑”,营养人体内外上下。 cctv论文发表3u X%vx6zb
        然而就气络所在的每个具体部位而言,其功能又各有特色。如中医五脏的“心”,气络除了发挥其温养“心”的功能外,还具有“行血”的功能,这是因为气为阳主“动”,血为阴主“静”,且血“得寒则凝,遇温则行”;分布于肌腠,则发挥调节营卫,御邪外出的功效。所以气络的功能还要视其具体部位而定。
p4\9F!m)k*ixo9l5E0        4  气虚、气滞是气络系统的主要病理变化
m:T#@No }8a%@.~ E8@]0        邱幸凡教授[5]经多年研究认为:邪气侵犯气络,伤及于气,或内伤脏腑,气络中之气生化不足,均可导致气络中气虚的病理变化。络气虚,既包括络中之气不足,络脉自身失于温养而功能低下的病机,又包括络中之气不足导致的脏腑百骸失其温养而功能不足的病机。虚、滞往往如影相随,《寿世保元·脾胃论》云:“气健则升降不失其度,气弱则稽滞矣。”《灵枢·营卫生会》亦云:“老者其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说明络脉运行全身之气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络中之气不足,络脉空虚失运,日久因虚而滞。此外,气附丽于津,气络中的气是以津为载体而运行的,若气虚气不行津,则亦会出现津液停聚于气络之中的病理变化。正如清·莫文泉《研经言》所说:“气本无形质,必有所附丽以行。故……卫行脉外,附丽于津……津随卫气而行,故卫气衰则津停”。津停气络之中,又可阻碍气行,引起气滞的病变。邪气侵犯气络,气机受阻,气行不畅,则形成气机阻滞的病理变化;气机阻滞,气不行津,亦可导致津凝不行的病变。 cctv论文发表/OA,j%r @!\!_
 5  NEI网络是气络的现代物质基础 cctv论文发表5D:p kH-{:c8q
        NEI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是当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其概念由Basedovsky等[4]于1977年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三个系统进行信息沟通的生物学语言是各种神经递质、神经肽、细胞因子、激素等,其细胞表面都有接收这些分子语言的受体,同时也能分泌这些信息分子,从而使三大功能系统形成人体稳态机制的多维立体网络结构。上述影响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众多“微物质”在功能上与中医的气的功能极为相似,可视为中医之气,它们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的各种通道运输传导并产生效应。
u FJ,|%O0        吴以岭、王永炎等[3][4][6]对气络与NEI网络的共性特征进行辨析,认为在多维立体网络系统、生命运动稳态机制、整体系统生命观、生命运动功能状态研究、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等方面二者高度相似,揭示气络与NEI网络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内在一致性;张明泉等〔12〕则进一步认为NEI为气络的现代物质基础。
G8wtE;s3L;aiQ0        6 气络与CFS相关 cctv论文发表(gMcW*vx
        目前,中医学认为CFS的发生与五脏、气血功能失调相关,治疗上大多从肝、脾、肾、心、肺等五脏方面来论治,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CFS,同时也不能从脏腑、气血整体层面上有效解释本病的发病机制;而在五脏之上的层面,似乎有一种“无形物质”操纵、调控着五脏及气血的关系;根据中医学理论,这种“无形物质”只能是经络,这就为我们治疗CFS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cctv论文发表,rnu ]F
        CFS是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在时空上,是疾病发生的前期阶段,属于中医“治未病”范畴;是由于机体过劳过用(劳则耗气)、情志刺激(郁则滞气)所导致的一组非特异的、涉及多脏腑的综合征;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劳则耗气,郁则气滞,故气虚、气滞为CFS的病机特点。结合络病具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且“新病入气络、久病入血络,络中气血远少于经脉”的特点;故气虚、气滞首先易致气络虚、滞,这与CFS所处的时空节点相一致。
7~ldXR9ZTl0Q+N;}+[0        同时CFS发病时间较长,致病部位广泛,临床上具有难治性和缠绵性特点,故病变应属于络病范畴;因其只是功能性障碍,尚未损伤精、血、脏腑等形质,也未出现有形病理产物积聚,故其病位应在气络,这就提示了气络与CFS可能具有某种关联,这就为我们理论创新提供了切入点。 cctv论文发表nN/h]'Nt
        现代医学认为CFS是基于各种环境因素(躯体的、精神的应激)和感染因素所引起的NEI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故我们可以将气络、NEI与CFS联系起来,通过逻辑推理,提出了“气络与CFS”相关的假说。本人在读博期间,曾从事气络与NEI相关的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13]:从气络入手,能有效调节NEI网络,从而起到治疗CFS的作用。
!W(b~Z0HS0        7  气络“虚、滞”导致CFS
e~#h1S3E)S0        通过对CFS病因的认识,我们可以归纳出:过劳过用损伤正气,或外感时邪、情志不畅,阻滞气机是CFS产生的主要原因[2];其病变特点是气虚、气滞,因气络络体细窄,络内之气量少,且运行缓慢,具有易滞、易虚的特点,故气虚、气滞首先导致气络痹阻。气络运行不畅,致血络亦不畅,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缺乏气的推动,亦缺乏物质基础,故表现为一组具有多系统、复杂的功能性障碍为主的症侯群。如脾之络气虚滞,营气不能通过气络充养四肢肌肉,故疲劳乏力;心之络气虚滞,不能充养心神,则心阳浮越,故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系症状;肾之络气虚滞,则肾气不化,导致肾中精气化生不足,髓海失充,从而出现记忆力减退,肝之络气虚滞,则疏泄失常、气机郁滞,故表现为情志抑郁;肺之络气虚滞,则卫气不能循络布散于肌腠,则营卫不和,外邪易侵,从而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类似于流感的症状,这与西方某些学者认为CFS系病毒感染的观点相一致;同时,由于气络位于血络之外,气络之中经气的虚、滞或多或少会引起血络中血液的运行不畅,故出现关节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cctv论文发表yQ d-RUE-k/@!tJb$N
        综上所述,气络的虚、滞导致五脏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多脏器功能紊乱的症状,这与现代医学CFS的表现相一致;故可以认为CFS的病机为“气络的虚、滞”;因此我们应该从气络入手治疗CFS。 cctv论文发表-O.E7h b,k&E[v|
参 考 文 献
aRAa$v!j"?5uks0[1]杨青,文兆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修订诊断标准[J].重庆医学,1996,25(4):233.
Y e s Gw9R0[2]樊敏.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药诊疗现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9):575.
C%GM:fQEj0[3]王永炎.络脉络病与病络[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4):1.
a)gZ0}G0[4]吴以岭.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1:15.
(`Od A5P nn+h0[5]邱幸凡.经络之气脉血脉两大系统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3):22-24. cctv论文发表D2FO9Lt x)AE.o7V
[6]王永炎,常富业,杨宝琴.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1-6. cctv论文发表Q_iw"[$G'HE
[7]邱幸凡.络病理论与临床[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4. cctv论文发表'C)x.h/uZ&L f
[8]王永炎,常富业,杨宝琴.病络与络病对比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3):1-6.
^q,|] NkkH.K0[9]吴以岭,络病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 71. cctv论文发表s/? fY ] MLYk
[10]李梢,王永炎. 从“络”辨治痹病学术思想举隅[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1):43-45. cctv论文发表;?Ru1]+xt8m
[11]常富业.络病辨证浅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6):9.
C!x+e*c'n,rN%h ~?L O0〔12]张明泉,温瑞书,王亚利等.气络与心血管血流动力学关系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50.
G PsqW1WHZ0[13]胡波,邹万成,张六通等.补气通络方及其拆方对CFS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3):8-10.


/u!_!R&C Uzc-c&]0

CCTV论文网(www.cctvlunwen.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 论文发表发表论文指导的机构。本站提供整体 论文发表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国家级论文/核心论文/cn论文。
投稿邮箱:cctvlunwen@163.com
在线咨询:85597153(qq)
联系电话:18602588568
CCTV论文-论文发表、发表论文专业机构

TAG: 慢性 探讨 治疗 综合征